本報評論員
2024年12月25日0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70年前的今天,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在和平解放西藏的進程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和青海等省份各族人民群眾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近11萬“筑路大軍”舍生忘死、艱苦奮斗,在“世界屋脊”上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終于實現了這一歷史性壯舉。
在這兩條“天路”開建之前,在西藏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們只能依靠驛道、溜索、皮筏子等原始交通方式,跋涉于崇山峻嶺、大河冰川之間,以人背畜馱的方式運輸物資?!皟陕贰钡耐旯ぃ瑥氐赘淖兞搜┯蚋咴姆忾]舊貌,對推動西藏實現社會制度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年那些筑路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與毅力,加上之后數十年里,幾代人養路、護路,始終不改初心的堅守,共同彰顯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風尚與行為范式,淬煉出歷久彌新的“兩路”精神。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60年來,在建設和養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對新時代中國青年而言,“兩路”精神不僅是一段偉大征程留下的歷史回響,也是強勁有力的精神支撐與動力源泉。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新考驗,廣大青年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兩路”精神的具體內涵,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和磅礴力量,以此激發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不竭動力。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兩路”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的英雄氣概。回望當年,是無數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和汗水,撐起了川藏、青藏公路這兩條“生命線”。在青藏公路修進昆侖山時,慕生忠將軍對身邊的同志說:“假如我死在青藏線上,就把我埋在這里”;雀兒山工地上,年僅25歲的張福林在爆破中不幸被巨石砸中,犧牲前還叮囑戰友為他再交一次黨費……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寫不盡、道不完。在“兩路”建設中,3000多名烈士英勇捐軀,但是,他們從未懼怕過艱辛或是死亡,也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后悔。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與付出,雪域高原才能“換了人間”。只有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才能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頑強拼搏、甘當路石”——“兩路”精神是一種不懈奮斗、勇于擔當的無私品格。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條件之險惡、作業環境之艱苦,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但是,這些客觀困難沒能擋住“兩路”的建設者。在沒有一張完整地圖,也沒有任何地質水文資料的情況下,“筑路大軍”硬是以“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非凡氣魄,一路通山脈、跨波濤、越凍土、穿森林。這種講奮斗、講付出、講實干的品格代代相傳,鼓舞了無數后來的“兩路”人。“海拔5000米,氣溫-30℃,開水沸點70℃,我們的士氣100℃?!睍r至今日,川藏、青藏公路建設者和養路工的感言,仍綻放著耀眼的人性光芒。身處新時代的我們,也應本著這樣的拼搏意志與奉獻精神,為時代賦予的使命履職盡責、挺膺擔當。
“軍民一家、民族團結”——“兩路”精神體現了堅持軍民團結、堅持各民族共同奮斗的優良傳統。在“兩路”修筑過程中,中央要求進藏部隊“進軍西藏,不吃地方”,要避免物價上漲引起波動,不能向群眾大量采購糧食,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為此,進藏的十八軍不惜用高價購買閑置荒地進行耕種,沒有肥料,全軍就在拉薩大街小巷清掃和搜集畜糞垃圾。川、青、藏省區群眾受到感召,也積極參與到筑路事業當中,來自四川甘孜州的6000頭牦牛成為第一批支援物資,1.7萬名藏族同胞為川藏、青藏公路的建設揮灑了青春與熱血。“兩路”的修通和后續改善,如同長長的哈達,將各族同胞的心系得更緊。
七秩春秋織錦繡,雪域高原綻芳華。今日之西藏,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2.33萬公里。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兩路”沿線群眾正以各種各樣的奮斗方式,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幸福篇章。在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兩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們還當從“兩路”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堅定扛起屬于這一代人的使命擔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當先鋒、挑大梁,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