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
2024年10月17日09:10 來源:《求是》2024/20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為增進民生福祉,他扎根基層,30余載甘之如飴,興修水庫、扶困助弱、體恤民憂,被當地群眾稱為“浦江人最質樸的兒子”、“泥土干部”;為溯源中華文明,他四處奔走,竭力推動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將其視作“為之燃燒的所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他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五水共治”、“千萬工程”、共同富裕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他,就是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委原常委、宣傳部原部長徐利民。2022年9月20日,徐利民因病逝世,終年52歲。2024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他的先進事跡,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奮斗,永不言退;利民,不舍晝夜。徐利民是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進典型,是傾情文化傳承發展的先鋒模范,是扎根泥土、心系群眾的優秀基層干部,也是浙江大力推進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
徐利民生前常說:“人,總要給這片土地留下點東西。”他用短暫而豐盈的一生給出了答案。
信念如磐:認準的事情一干到底
心無百姓莫為“官”,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 ……徐利民的辦公桌上,一本《之江新語》里他留下一頁頁折痕,劃著一處處重點,還寫下了232篇讀書感悟。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從鄉鎮干部到縣委領導,徐利民從未脫離過基層的沃土,從未把自己當作一個“官”。他始終扎根基層、植根人民,用勇毅和堅韌,把黨的決策部署、認準的發展思路、向群眾作出的承諾,都堅持到底,說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干事創業,總要有人沖鋒在前。“八八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作出的重大決策和系統部署,是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徐利民邊學邊悟邊干,堅定不移踐行“八八戰略”。在他看來,“只有將組織交代的工作做到極致,才能回饋黨和人民的信任和囑托”。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決策部署,以治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并在浦江打響了第一槍。
浦江是有名的“中國水晶玻璃之都”,但也曾因家庭作坊遍布,污水、廢渣直排導致全縣河流大多淪為“牛奶河”、“垃圾河”。徐利民臨危受命,任浦江縣水晶產業提升暨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水晶整治辦”)主任,開展“陽光行動”、“零點行動”攻堅,掀起了一場環保風暴。面對眼前和長遠、小賬和大賬的“沖突”,他堅定地說:“再得罪人,也要干!”
圖為2021年12月9日,徐利民同志(右五)在基層調研并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陳怡君/攝
“零點行動”通常從晚上11點開始,持續到次日凌晨三四點。水晶整治辦成員人手一把鐵鉤,一路掀開窨井蓋,追溯排查污染源。徐利民總是跑在隊伍的最前面。
整治辦成員、時任浦江縣工商局副局長柳鋼明記得,有天晚上,徐利民帶著他沿著被接連掀開的窨井蓋,往上游走了七八公里,終于找到排污的加工點。
人們常說,徐利民做事有激情、有章法,認準了的就立馬干、帶頭干、一起干。后來,隨著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不斷深化,徐利民又牽頭推進“美麗庭院”工程,帶動全縣村民經營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
如今,浦陽江碧水潺潺,澤被萬千百姓;風光旖旎,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民宿如雨后春筍般在青山秀水間涌現。2018年4月,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索爾海姆在赴浦江等浙江鄉村實地考察后,盛贊“這是未來中國和世界的模樣”。
干事創業,需要凝心聚力。“五水共治”喚回了碧水清波,但風生水起的水晶產業規模一度萎縮,浦江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挑戰,社會上不乏唱衰之聲。
“宣傳部門必須鼓與呼!” 2020年12月的一天,金華日報社原黨委書記、原社長陳東接到徐利民的電話,希望一起策劃一組重磅報道,引領輿論、激發干勁。
陳東被徐利民推動浦江發展的拳拳之心和做強主流輿論的使命擔當所感染,欣然接受邀請,首次組建市縣聯動報道團隊,說干就干。
“這組述評是徐部長點題,逐字逐句斟酌修改的。”浦江縣融媒體中心總編輯洪建堅回憶說。2021年初,“奮力趕超 干在今朝”系列述評甫一推出,就引發了強烈反響。
直面困難問題,直指癥結所在,喚起斗志、凝聚人心、啟發創新、錨定方向。報道的內容不僅在浦江成為熱議話題,也喚起了眾多在外地的浦江人助力家鄉發展的熱情,“發展沒有旁觀者”成為大家的共識。
徐利民相信,宣傳思想工作所凝聚的能量,不亞于千軍萬馬。這組報道獲得浙江省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獎三等獎,實現了浦江媒體浙江新聞獎零的突破。在他領導下,浦江縣委宣傳部主動服務大局,打造出一批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標志性成果,推動浦江宣傳工作開創新局面。
干事創業,必須有原則底線。“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忠厚和善、樂于助人的徐利民也有“鐵面”。
“能幫的幫,違紀違法的事絕對不幫。”不管在什么場合,徐利民從未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常常對家人說:“不要以為我是個官,可以怎么樣,領導干部更要帶頭遵紀守法。”
有一次,一位親戚因為涉嫌賭博被派出所傳喚。親戚打電話請他幫忙,徐利民斷然拒絕:“違紀違法的事情,我幫不了,也不會幫,派出所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徐利民去世后,這位親戚趕來悼念,追悔莫及:“當時我還怪他,后來我明白了,不是他不肯幫,是他身為領導干部不能幫。他就是這樣一個講原則的人。”
激情似火:“‘上山’就是我為之燃燒的所在”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在徐利民眼中,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應盡之責。
上山遺址位于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距今約11400—8600年,是長江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作出“要加強對‘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傳”的重要批示。站在保護中華民族“根”和“魂”的高度,徐利民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傳,推動“萬年上山”成為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文化IP。
堅定信心,他有一股子癡勁。2019年12月,浦江縣委成立上山文化研究、宣傳與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徐利民出任常務副組長,扛起推動上山文化研究與宣傳的重任。接手工作之初,盡管面臨許多壓力和考驗,但徐利民心中十分篤定。他在筆記中寫道,“前方路漫漫,關鍵要啟航”,“上山申遺必須堅定信心”,“我們目標更應放遠”。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事。剛開始接觸考古、文物、申遺等工作時,徐利民完全是個門外漢。為了學習、了解、宣傳上山文化,他不僅在辦公室堆滿了考古類書籍,還動筆寫了二三十篇相關文章,幾乎成了半個專家。
“為什么這么投入?”徐利民的妻子周衛紅曾這樣問他。徐利民回答:“要做點事情。”回想起丈夫對上山文化的投入,周衛紅說:“他花在上山的時間可比花在女兒身上的時間多多了。”
這些年來,上山遺址吸引了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只要有時間,徐利民都會陪同講解,各種數據、典故信手拈來,不少第一次見面的人還以為他是個研究員, “比專業的講解員講得還要專業”。
敢想敢干,他有一股子闖勁。為了推動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工作,徐利民想:“要是能得到袁隆平、嚴文明等知名專家的支持就好了。”說干就干,他想盡辦法聯系上這些專家,多次登門拜訪、虛心求教。被徐利民的熱忱和執著所打動,袁隆平為上山遺址題詞“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嚴文明不但為上山遺址題詞 “遠古中華第一村”,還興奮地錄下一段視頻:“稻作農業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上山是世界級的!”
圖為2022年7月10日,徐利民同志(右三)陪同專家實地察看上山遺址博物館選址區塊。 張國萍/攝
“上山申遺,徐部長有一種‘一刻也等不起’的緊迫感,帶著我們向前沖。”上山文化主要發現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說。
2021年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徐利民提出要去中國國家博物館辦展。“如果能在國字號的博物殿堂展覽,那意義可非同一般啊!”周圍人還在猶豫之時,徐利民已經在四處聯絡,風風火火行動起來了。
為了辦好這次展覽,徐利民沒少花心血。參展的近200件上山文化早、中、晚期文物,是徐利民帶著人一件一件精挑細選出來的,布展的位置、字號的大小他也逐一核對,展覽的名字“稻·源·啟明”,也是徐利民和專家反復推敲確定的。
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一鳴驚人,成為首個在國家博物館辦展的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由于展覽效果很好,特展兩次延期,前后持續了5個多月。徐利民開心地說:“我們賺到了,賺到了!”
久久為功,他有一股子韌勁。干事創業既要有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的實效,也要做為后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這樣的潛績,徐利民積下了不少。
他牽頭推動繪制了一份跨越15年的“上山申遺與建設路線圖”。“退休以后,我的后半輩子都要跟上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徐利民對上山文化的未來滿懷憧憬,“如果最后申遺成功,就不枉此生了。”
“功成不必在我,奮斗必定有我。”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徐利民牽掛著的仍是上山的工作。
病痛嚴重時無法使用手機,他就讓身邊人編輯好信息讀給他聽,確認后再發送出去。只要身體稍有好轉,他就拿起手機布置工作,手術前夕還在通過電話用沙啞的嗓音聯系申遺專家來浦江指導……
徐利民和同志們的努力,讓上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不斷迎來“高光時刻”。上山文化內容被編入全國義務教育教科書,上山遺址相繼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入列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為上山文化申遺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5月,中國科學院等研究團隊在浦江縣發布了上山遺址水稻起源最新重大成果。這項成果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發表,進一步確認了中國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上山文化在世界農業起源中具有重要地位。
待民如親: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頭
種子只有把根系深深地扎進泥土里,才能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一名好干部就像一粒好種子,他扎根的土地就是偉大的事業和可愛的人民。
徐利民就是這樣一粒好種子。“干部要登上仙華山,俯瞰整個浦江發展,但根要深深扎在這片土地里。”這是他對身邊干部的要求,也是長期的自勉。
有人問:“不圖名不圖利,你這么拼,圖什么?”徐利民回答:“圖老百姓的好日子!”只要對老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有再大困難,他都會去做。
不能只蹲在辦公室指手畫腳。2006年,浦江縣山區水源緊張,其中虞宅鄉尤其缺水,只能三五戶人家湊錢連接山坳輸水管道。時任虞宅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的徐利民力排眾議,帶頭籌資,兩年內建成了深清源水庫,徹底解決了虞宅鄉14個自然村、約1萬多人口的飲用水問題,還帶動了當地產業及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為了給水庫選址,徐利民和虞宅鄉農辦原主任張海平爬遍了虞宅的一座座山峰。當時交通不便,他們上山只能靠步行,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張海平曾建議,他一人去勘察就好,到時拍個照發過來。徐利民拒絕了:“光蹲在辦公室,指手畫腳能干好?我自己看過,心里才踏實!”正值盛夏,徐利民曬得又黑又瘦,村民們親切調侃:“這哪是干部,分明就是農民。”
為群眾謀長遠利益。為了推動村莊建設,虞宅鄉新光村村干部準備推平老房建新房,但被徐利民攔了下來。“這是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千萬不能動!”徐利民所說的文物,是村里1738年建的詒穀堂。
“要不是徐部長果斷制止,我們差一點把寶貝給丟了。”新光村原村主任朱玉堂既慶幸又慚愧,坦承當時自己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
在徐利民的推動下,新光村對詒穀堂、廿九間里、雙井房、桂芳軒、癡泉等古建筑進行了修復和保護。古色古香的村莊漸漸聲名遠播,吸引游客紛至沓來,逐步構建起“旅游+物聯網+農業+創客”的鄉村旅游模式。看著村民鼓起來的錢袋,朱玉堂開心地說:“幸好徐部長看得長遠,讓我們保護好古建筑、發展鄉村旅游,這條路走對了。”
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怎樣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2007年,徐利民帶領虞宅鄉干部想了個新法子:“一卡五單”工作法。公布干部手機號碼的“聯民服務卡”,讓村民24小時“找得到、叫得應”;以戶為單位填寫“農戶民生單”,建立所駐村的民生賬簿;民事糾紛和信訪事發當日,記錄上報“民事調處單”;每周工作完成與否,填寫“工作進展單”;參與村級班子活動,每月記載“團隊分析單”;傾聽百姓呼聲,整理上報“發展建議單”。
每次下訪,徐利民都會帶著一疊“農戶民生單”走村入戶,通過上門聊家常等形式摸清農戶的生活狀況。家里有什么困難?對政府有什么建議和要求?他都一一記錄下來,日積月累,逐步使自己成為了當地的“活地圖”。堅持沉下心、俯下身,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徐利民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你認識自己的鄰居嗎?”在一次城市社區調研時,徐利民提出這個問題。為打破城市居民幾乎互不往來的狀態,徐利民帶頭探索將農村臺門(即具有一定規模的獨立院落)里的生活、議事模式引入城市社區,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
“徐部長帶領我們創新‘紅色臺門里’工作機制,探索用公益力量實現居民共樂、共惠、共安、共德、共富的基層自治實踐。”浦江縣精神文明指導中心主任王紅鋼介紹說,浦江17個城市社區中已涌現200多個“紅色臺門里”,通過“我為鄰居做件事”、“幫扶微心愿”等活動,鄰居們慢慢地見面打招呼了,互相搭把手的日子多了,心與心的距離也近了。在這一工作機制帶動下,浦江成為全省志愿服務最活躍的縣之一,已有10萬余名注冊志愿者。
始終把百姓放在心頭。為了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浦江縣曾建立多個網絡投訴渠道,但響應處置效率普遍不高。發現問題后,徐利民雷厲風行地整合了全縣8個平臺的網絡問政板塊,新推“民情暖哨”網絡平臺。
這個“暖”字,是徐利民特意加上的,他希望能為群眾解決問題、帶去溫暖。在平臺設計過程中,徐利民經常想:“這個便民平臺,百姓用起來是否方便?”平臺上的不少模塊和功能,都是他的點子。比如他想到很多老年人不會打字,只會說浦江話,怎么向平臺反映問題?為此,平臺專門增加了一個方言語音投訴模塊。
平臺是否真能幫百姓解決問題?徐利民不滿足于開會聽匯報,還要實地調研。他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匿名向平臺反映:“浦陽江邊一條施工中的綠道沒有護欄,存在安全隱患”,“這個公園里的公益廣告破損”。反映的問題當天都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事實證明平臺真管用,他才放心。同事們對徐利民都很佩服:有這么沉得下去、靠前指揮的干部,什么問題不能解決?
“民情暖哨”自2020年6月啟動以來,共收到各類訴求建議3萬余條,辦結率、滿意率分別達99.8%、96%以上,獲評浙江省網絡生態“瞭望哨”工程實踐案例。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泥土干部”徐利民逝世后,人們這樣緬懷和追憶他:“順民意,得民心,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的好利民”,“有的人逝去輕于鴻毛,有的人卻重于泰山,徐利民無疑是后者”。
人,為什么而燃燒?徐利民用52歲的短暫人生,將利民之心實踐于利民之行,完成了一份無悔的答卷,生動詮釋了我們黨的宗旨。
最好的緬懷是傳承,最好的紀念是奮斗。廣大黨員干部要承其志、踐其行,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干擔當,奮楫篤行,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續寫奮斗篇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