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我將聽黨話、跟黨走,扎根西部,不斷探索,勇攀高峰”“我們將通過創新,落實報告中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為學科發展創造出新的火花和動力”“我將把自己所學的專業、個人理想融入祖國發展大業,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這是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學思踐悟的深刻體會,也是面向新征程的鏗鏘誓言。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西安交大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把全校師生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傳承弘揚好西遷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黨的二十大代表、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表示。
在學習中凝聚奮進力量
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開幕。西安交大黨委常委、各基層黨組織、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師生黨員等各方代表在位于科學館的集中會場認真觀看學習。“聽了報告,我心情非常激動。過去十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年屆九十、滿頭華發的西遷老教授盧烈英動情地說:“我深深感到生活在新時代的幸福和自豪。我們一定要認真學好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黨的二十大召開至今,西安交大師生的學習熱情持續高漲、學習內涵不斷深入、學習形式不斷豐富。黨委常委會、黨委全委會(擴大)會議、黨委理論中心組專題組織深度學習。統籌推動、以上率下、組織傳導,各單位各部門通過黨委(總支)會會議、黨政聯席會議、黨支部書記例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跨校聯學、情境研學等形式,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陜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在西安交大師生中掀起學習熱潮。思想在振奮中凝聚,師生們紛紛表示,身處西部熱土,必將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奮進新的征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思政”點亮信仰之光
10月25日,交大西遷博物館內響起錚錚宣誓聲,西安交大學生微宣講團的骨干成員在這里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學生微宣講”專題研討。“我們在這里向黨旗宣誓,就是讓大家牢記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學生微宣講團團長馬勇介紹,“學校組織理論專家第一時間對宣講團員開展一對一輔導,為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作充分準備。”
理論武裝走深走實。西安交大緊抓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闡釋,第一時間開展組織研究,夯實理論之基。黨的二十大開幕次日,學校即發布“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闡釋專項課題,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新時代新征程各項目標任務,組織一批有理論說服力、實踐指導意義、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項目。發布短短一周,就征集了四十余個高質量研究課題,各項課題已在全面加速推進。
集中備課理論賦能。為了更好發揮大思政課立德樹人作用,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黨委書記盧建軍主持召開理論專家研討會、多層次校內宣講備課會,讓理論專家碰撞智慧、升華成果,讓專家與宣講學生“面對面”交流思想、深化闡釋,讓理論的“星星之火”點燃宣傳宣講的“燎原之勢”,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校園內外、線上線下,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宣講迅速展開。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小學的學生們在階梯教室上了一堂精彩的云端思政課,屏幕的另一端,遠在一千公里外的西安交大校園內,西遷老教授潘季,學生宣講人袁麗倩、田靜瑤、陳佳碩,分別在交大西遷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等場所實景領學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工作的一個關鍵詞,我們要主動作為,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袁麗倩表示。
宣傳宣講入腦入心。為不斷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西安交大組建多層次宣講團,多形式、多渠道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黨委書記、校長通過專題報告會、思政大課等方式,面向全校開展宣講;黨委常委走進聯系學院、聯系支部,結合調查研究開展宣講;理論專家通過講座、報告等形式,面向各二級單位黨組織開展宣講……力求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清楚、講透徹,讓廣大師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知行并進書寫嶄新華章
新時代創造新機遇,新征程注入新動能。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近年來,西安交大堅持“四個面向”,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為引擎,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打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圍墻”,加強基礎前沿探索、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教融合發展,將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教授帶領團隊攻克了含氫能多能源供需系統建模、智能性設計、協同運行優化決策等6項關鍵技術,建成投用世界首個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項目,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葉凱教授領銜的信息與生物醫學交叉團隊,深耕學科交叉機制創新,致力探索交叉融合新范式,取得了信息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研究中的多個“首次”重大原創成果。單智偉教授團隊破解了硅熱法工業化量產高品質鎂技術難題,建成國內首條“1000噸/年3N5A級高品質鎂示范線”,為中國鎂業下游市場供給、綜合應用領域拓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保障。
“我要與廣大青年才俊一起,助力國家形成人才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青年人才張英佳教授通過西安交大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了解國情、毅然歸國耕耘夢想。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已連續成功舉辦八屆,共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00余位海內外優秀學者參會,為青年學者搭建深入了解國家高等教育及科技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培養一流創新人才、產生一流科研成果的教學科研“新高地”,實現科技資源統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驅動“新平臺”,以國際化示范基地和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依托的社會服務“新紐帶”,海內外優秀人才集聚并釋放才能的高端人才‘蓄水池’正在加速形成。
“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牢把握高校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使命任務,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新時代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說。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李潔 本報通訊員 劉昱含 崔可嘉)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