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5日12:40 來源:旗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科技創新和群團改革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為科技、科協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思想和方法論指引。科協組織認真履行政治使命,團結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砥礪奮斗、創新建功,不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科協系統落地生根。
作者 (中) 在廣東中山大學“手性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
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群團改革的重要論述
把握創新發展的歷史方位。面對全球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形成歷史交匯,科技博弈日趨激烈,人才競爭空前白熱化,如何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既以歷史唯物主義準確把握科技創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地位,又以辯證唯物主義從發展諸要素矛盾中認識創新與人才的核心作用。馬克思認為,科學是“歷史的有力杠桿”,是“最高意義的革命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科技共同體是有使命召喚的責任共同體,當代科技工作者踐行初心使命,既要堅持科學探索永無止境,以持續的天工開物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促進科技為人類造福;又要涵養文化自信,以科技交流推動文化繁榮,進而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同體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科協組織要團結動員科技工作者,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成科技界的自覺行動,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組織與資源勢能,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釋放磅礴動能。
把握科技群團的政治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擔當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堅定信心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筑牢黨在科技界執政之基,就是彰顯政治性;廣泛搭平臺拓渠道,發揮科技工作者作為先進生產力開拓者的作用,推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就是體現先進性;堅持廣泛聯系、服務群眾,回應科技工作者所急所憂所盼,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就是體現群眾性。要以有效組織,助力科技人才的價值實現,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優勢,激活創新第一動力,服務國家發展這一重大的政治任務。
把握科協組織的鮮明特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不斷演進,開放式創新、網絡化組織、開源生態、平臺賦能加速演化,科學技術及其組織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全球治理的格局重組、體系重構、優勢重塑。如何識變應變求變,優化組織治理體系、提升組織治理能力?要突出開放型,以全球視野推動開放合作,促進開放共享,保持和拓展科技與人才交流合作戰略通道,支持中國科學家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科技支撐。突出樞紐型,強化跨界融合的樞紐連接,當好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突出平臺型,充分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手段,以搭建科技創新、志愿服務、產學融合等平臺,更好薈萃人才、匯聚資源。強“三性”是建“三型”組織的根本標尺,建“三型”是強“三性”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堅定大目標,提升組織力,打造大平臺,構建大樞紐,凝聚大團隊,促進大開放,形成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成果,彰顯鮮明政治本色和“三型”特色,推動科技群團的探索與實踐。
以科學有效的組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生動實踐
科學有效的組織是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器、助推器。我們堅持把強“三性”融入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四服務”職責之中,充分發揮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地方科協“一體兩翼”的組織優勢,把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科技界的自覺行動。
聚焦靶心強引領。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科協發展的“定海神針”,團結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是科協組織的政治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以理論學習強化思想武裝。我們創建中國科協黨校(人才學院),統籌“一體兩翼”構筑融合提升的重要學習交流平臺,打造沒有圍墻的價值引領陣地。突出價值主軸,弘揚科學家精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風建設的重要指示轉化為行動遵循。創新活動載體,精心組織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等重大活動,持續營造潤物無聲的政治引領氛圍,推進科學家精神與志愿精神融合,凝心聚力,服務發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科協組織先后發起4次倡議,把黨中央號召變成科技界的行動。同時,廣泛宣傳科技界抗疫感人事跡。
圍繞中心強服務。緊扣時代主題,提供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是科協組織服務大局的職責所在。我們以國際化、信息化、協同化“三化聯動”,提升智庫、學術、科普三大品牌影響力,為科技人才實現價值打造服務平臺。服務黨和政府決策。與多方共建科技智庫,打造開放交流平臺,組織專家為科技經濟發展、人才成長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建言獻策。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推動跨界學術交流,促進多學科協同攻關,探索共建產學合作與技術交易服務體系,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組織學會服務區域和地方發展。完善機制,營造生態,集中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創辦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拓展開放合作的組織機制。建立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推動社會化協同。特別是在抗疫期間,我們以應急科普切入,啟動全國科普應急響應與聯動機制,有效動員科技力量服務科學防疫主戰場。服務脫貧攻堅。組織多種形式扶貧幫困,盯緊抓實定點扶貧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
“一體兩翼”強組織。我們探索“黨建引領、統籌設計、分布協同、合作發展”的治理模式,以外向拓展、縱橫融合、網絡活躍的“三維聚力”方式推進組織力提升工程。一是依托“黨建帶群建”組織優勢,將科技志愿服務融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嵌入式發展,探索科技社團服務支撐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二是以“一體兩翼”組織架構深化組織改革創新,橫向強化學會聯合體、協同創新共同體等跨界融合組織機制,縱向突出地市級科協的聯動樞紐作用,打通資源集成和工作下沉堵點;強化“智慧科協”和“三長制”(醫院院長、中小學校長、農技站站長)建設賦能強基,解決組織功能下沉“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組織動員百家學會和百支科技志愿服務隊伍下沉基層、深入企業助力創新發展。四是強化科協組織國際化發展能力。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增強國際科技話語權。截至2019年11月,已有359人經科協推薦在374個國際組織中擔任決策層職務。
開放交流強合作。弘揚中華文化價值觀和中國精神,著眼科技、文明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創設議題,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創新機制促進合作發展。2019年,中國科協推出“國際月”系列活動,集聚6000余名海外科學家企業家教育家、96個國際組織、287個國別組織參與各類活動,積極拓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舞臺,廣泛動員國際科技力量多角度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發揮民間渠道增信釋疑、緩沖壓力、對沖風險、激濁揚清的獨特作用。首次舉辦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創設科技與教育文化等議題贏得國際共識。推動建立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盟,貢獻中國智慧。與浙江共辦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推動組建世界青年科學家聯合體。在疫情防控中,主動聯系溝通國際、國別科技組織,創新疫情防控科研合作機制,彰顯民間科技交流渠道獨特優勢,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科技志愿者將《江蘇科技報》“眾志成城 科學戰‘疫’”特刊送進社區。
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有效服務科技之治、中國之治、世界之治,為疫情防控、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智慧力量。
強化政治引領。堅持舉旗幟、聚民心、強信心、暖人心,筑牢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礎。精心打造科協黨校等政治引領平臺。大力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以愛國奉獻激勵人心,以團結信任凝聚人心,以仁愛友善溫潤人心,涵養優良學風作風,讓科學理性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鍛造服務品牌。持續提升智庫、學術、科普等公共服務品牌的影響力,拓展創新創業創造服務平臺。完善開放協同、跨界集智機制,服務現代化治理決策咨詢。組織實施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三年行動計劃,聚力打造“科創中國”平臺,支撐高質量發展。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啟動編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完善平戰結合的“科普中國”機制,推動應急科普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健全組織體系。圍繞健全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組織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學會治理改革,加強對地方科協的分類指導,激活“一體兩翼”系統效能。以科技志愿服務機制賦能基層,夯實基層基礎,讓科技在服務全面小康中創造新的價值。推動“三長”制嵌入式發展,助力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突出志智雙扶,推動定點扶貧提質增效,全力做好科技助力精準脫貧工作。
推動合作發展。強化大聯合大協作,促進科技經濟結合、產學融合、跨界協同。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深化國際間科技合作。講好中國故事,以民間科技交流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傳遞守望相助、患難之交的國際友誼,推動開放交流和文明互鑒,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續注入正能量。
(來源:《旗幟》2020年第5期,作者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