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贛南師范大學委員會
2019年10月12日16: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色,是中國人喜愛的顏色,更是共產黨人鐘情的色彩。馬克思早年曾在被問及“最愛的顏色”時,明確回答是“紅色”。紅色,象征著革命和勝利,更寄托著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在價值多元、多樣、多變的今天,黨中央就如何在青年大學生黨員中傳承紅色基因,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之鈣”,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論述和指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高校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歷史命題必須做出積極的應答。新時代,強化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時代要求,更是落實中國共產黨“贏得青年,贏得未來”戰略的重要選擇。近年來,贛南師范大學立足贛南蘇區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通過打造“紅色班級”,開展了一系列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背景
通過建設“紅色班級”來打造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堅強陣地的可行性和取得實效的必然性基于三個重要因素。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黨員群體中的繼承和發揚,黨中央反復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為紅色班級在大學校園的存在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創造了條件。二是贛南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人民共和國的搖籃,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蘇區革命中留下的豐功偉績和蘇區精神是一筆永放光芒的寶貴財富。這筆財富歷久彌新,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和價值,為青年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勵志成才教育等提供了生動的教材。三是贛南師范大學多年來扎根紅土地辦學,始終堅持以蘇區精神育人,在建設“紅色班級”,打造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堅強陣地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
二、做法
學校自2010年10月1日開始創辦“紅色班級”,發展至今已有15個,在全校15個二級學院實現了全覆蓋。“紅色班級”的建設,為學生黨員提供了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讓黨員在實踐鍛煉中不斷錘煉黨性,進而提升理想信念,實現了高校黨建與班級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主要的做法是:
1.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規劃性,開創了涵養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學校堅持頂層設計,先后制定了《關于開展“紅色班級”命名與建設活動的實施方案》和《贛南師范大學加強“紅色班級”建設指導意見》,以具有光榮傳統的原贛南蘇區地域或具有優秀品質、做出突出貢獻的原贛南蘇區時期的著名歷史人物對紅色班級進行命名。近年來,學校先后命名并建設了瑞金班、興國班、于都班、會昌班、寧都班、石城班、尋烏班、博生班、澤覃班、伯堅班、贊賢班、公略班等15個紅色班級,實現了每個二級學院建有一個紅色班級的全覆蓋,讓廣大學生浸潤在蘇區精神和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中成長成才,開創了涵養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徑。
2.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開放性,搭建了提升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平臺。毫無疑問,班級是高校工作的基礎組成部分,也是黨組織建設的“微陣地、小支點”,更是推動黨建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徑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的重要抓手。為此,學校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開放性,打破自然班級的編制性,實行開放辦班,班級成員實行“準入制”和“考核選拔制”。所謂“準入制”,就是二級學院的每一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是紅色班級的必然成員,從而增強二級學院每一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歸屬感;所謂“考核選拔制”,就是二級學院的每一位入黨積極分子在擬成為發展對象時,其所在黨支部必須主動征求紅色班級的考核意見,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在紅色班級中的現實表現,從思想狀況、理想信念、作用發揮等方面逐一進行考核并選拔,實現了培養關口“前移”和考核選拔的多重性,也搭建了提升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新平臺。
3.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政治性,夯實了增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機制。學校黨委明確要求各二級學院紅色班級必須唱響“學習新思想·提升組織力”的政治引領主題曲,筑牢組織上“姓”黨、思想上“信”黨、行動是“興”黨的政治靈魂,不斷強化紅色班級的政治性。為此,學校推出了紅色班級政治建設的“學”“讀”“觀”“唱”“講”“訪”六大規程:即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閱讀《雷鋒日記》等紅色經典著作,觀看《紅色搖籃》《建黨偉業》等紅色影視作品,傳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長征組歌》等紅色歌曲,圍繞《紅色記憶——中央蘇區紅色故事集》講述紅色革命故事,走訪老紅軍、老黨員、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等。同時,學校還不定期對各紅色班級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情況進行督查,倡導各紅色班級按照“一班級一特色”要求,及時展示和報送理想信念教育的組織實施情況,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通過這些喜聞樂見的學習新機制,既大大增強了向黨組織靠攏、做合格黨員的動力,又切實堅定了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
4.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教育性,拓展了鞏固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載體。學校黨委始終把“紅色班級”建設的教育性擺在重要位置,明確要求各二級學院紅色班級必須堅持班風學風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先后開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如“學習黨章黨規·重溫黨史黨紀”、“學雷鋒·樹新風”、“重走長征路”、“緬懷革命先烈·從黨員自身做起”、“尋訪紅色足跡·重溫革命情懷·做廉潔自律好黨員”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學生黨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結合重大節慶等時機,先后推出了“紅歌人人唱”、“紅色故事會”、“我們的長征——紅色趣味運動會”、“紅色先鋒號”、“紅色幫手”、“大學生行為藝術展示”等品牌活動,大力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在紅色班級的全面開展,成為一道道活躍在校園的班級風景線,既增強了紅色文化在校園內的飽和度,又拓展了鞏固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載體。
5.堅持“紅色班級”建設的示范性,強化了升華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學校明確向紅色班級成員提出了“戴黨徽·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的示范工程:即“一枚黨徽戴胸前”——開展“亮身份樹形象,做五好校園先鋒”活動。為紅色班級學生黨員配發一枚黨徽,要求學生在校園內堅持佩戴,自覺增強先進性意識,自覺接受師生監督,努力成為理想信念好、學習成績好、作用發揮好、創新能力好、師生反映好的“五好校園先鋒”。同時,開展好“一項計劃樹形象”——實施紅色班級學生黨員“一幫一、共成長”結對幫扶計劃,采取“黨員1+1”朋輩互助方式,安排紅色班級學生黨員與同學院的困難、問題學生等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傳授學習經驗、傳播陽光心理等方式,以先進帶后進,以黨風促學風,積極發揮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的榜樣引領作用,最后落腳在“六個表率強責任”上,向紅色班級成員明確提出爭“做忠誠的表率、做勤學的表率、做文明的表率、做自律的表率、做創新的表率、做奉獻的表率”,從而在全校學生班級中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強化了升華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
三、成效
長期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學校通過建設“紅色班級”,縱深推進打造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堅強陣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特色效應。主要體現在:
1.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顯著提升。長期以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積累了大量的黨建工作經驗和方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對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賦予新的內容和載體,使高校學生黨建更具有活力、更富有效果。建設“紅色班級”,不僅搭建了涵養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平臺,而且有效激活了新時代學生黨建的載體,破解了新時期學生黨建的難題,突破了傳統的學生黨建模式,提升了學生黨建建設質量和工作科學化水平,促進了高校科學發展。
2.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完善。在新的歷史階段,高校的學生群體構成及其思想特征、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體制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切實有效提升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學校“紅色班級”的學生黨員將蘇區精神逐漸內化為自覺追求,外顯為自覺行為,將蘇區精神與自身的思想進步、學習提高、生活完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錘煉意志品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可以說,蘇區精神滋潤著每一位紅色班級成員的心田,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品質和人格。尤其是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蘇區精神特質已不自不覺地烙印在每一位成員身上。一大批“紅色班級”畢業生在蘇區精神的感召下主動扎根基層、扎根農村,艱苦奮斗,服務社會,報效國家,贏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社會美譽。這其中就有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回家》的主演杜歡、“不愛都市愛山村”的優秀特崗教師曾且茹、第十屆中國優秀志愿者個人獎獲得者曹永祺等代表。
3.實現了“紅色班級”與學生黨建工作的“雙贏”局面。“紅色班級”緊緊抓住“紅色思想引領,紅色文化熏陶,紅色實踐錘煉”三條主線,將豐富獨特的紅色資源自然融入校園文化,扎實推進理想信念提升工程。“紅色班級”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發揮黨員作用,實現教育目的,促使學生黨員在活動中成長成才并進而推動班級發展的良性循環,讓學生黨員在“紅色班級”中學有理論、干有榜樣、行有示范,不僅擴大了黨組織工作的覆蓋面和受益面,而且實現了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監督的及時性、反饋的有效性,切實增強了學生黨員服務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領功能,高校黨組織的核心凝聚力得以進一步提升,實現了“紅色班級”與學生黨建工作的“雙贏”局面。
四、探討
1.如何挖掘、利用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從而增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的文化呈現,是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生動范本。客觀地說,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無木之本、無水之源,必須強化其內容與載體。中國大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好、利用好、傳承好,是增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渠道之一,高等學校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為此,各高校有必要認真思考如何挖掘并利用好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文化育人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特色元素,進而創新理念、內容、載體,打造學生黨建工作的本土“紅色陣地”,從而切實增強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如何突破傳統學生黨建模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黨建的建設質量。高校學生黨建的建設質量“有底線、無上線”,可謂常做常新。各高校完全有必要思考如何結合本校實際,進一步創新傳統學生黨建模式,確保底線不動搖、上線可摘取,贛南師范大學建設“紅色班級”,打造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堅強陣地的實踐經驗可資參考借鑒。更為重要的是,各高校通過創新傳統學生黨建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單位“細胞”組織,形成“新平臺、新載體、新途徑、新機制”,讓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在實踐中得以體現,進而引領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良好意識,從而切實有效提升學生黨建的建設質量。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