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清豐縣委組織部
2019年09月17日14: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年以來,河南省清豐縣以產業興旺為突破口,以產業扶貧為主渠道,充分發揮黨建統領推動保障作用,立足食用菌產業傳統優勢,依托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大力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推行“黨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導、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范、貧困戶作股東、種植戶作產業”的產業扶貧新模式,促進了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做到了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同步推進。
一、背景考慮
(一)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需求。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該縣黨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清豐縣貧困人口32639人,是全省貧困人口超3萬人的5個非貧困縣之一,脫貧攻堅形勢十分嚴峻。該縣經過廣泛調研,深入探討,出臺“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實施方案,以精準脫貧為目的,以產業發展為依托,整合扶貧、農業、財政等10余個部門資源,聚集企業、合作社、種植戶、土地等各類生產要素,凝聚起“1+1>2”的強大攻堅合力,是一條黨建引領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二)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是踐行縣域治理“三個起來”的發力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指導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上提出,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依托資源優勢,創新思維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清豐縣將“三個起來”要求作為縣域發展的總綱,以發展食用菌產業為依托,通過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將強縣和富民統一、改革和發展結合、城鎮和鄉村貫通,達到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帶動提升農村發展水平的目的,最終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是推動“兩個高質量”的有效載體。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系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沒有堅強有力的黨建作保證是很難實現的。黨的十九大提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為全面從嚴治黨確立了新標桿。清豐縣“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由縣委組織部履行牽頭抓總職責,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全面調動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力量,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發展中。通過“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的實踐歷練,育強黨員干部人才隊伍,搭建黨群、干群“連心橋”,進而提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質量。
(四)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鄉村的振興首先是農村產業的振興。清豐縣自20世紀80年代種植食用菌,2002年重點示范推廣,食用菌種植基礎、人才資源、龍頭帶動等優勢明顯。截至2016年底,該縣食用菌種植面積600萬平方米,種植品種13個,培育龍頭企業8家,培育專業技術人才100余人,生產食用菌深加工產品15個,被譽為“中國白靈菇之鄉”“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縣”。該縣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通過建設更多標準化食用菌示范基地,吸引更多企業、種植戶參與食用菌種植,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條,逐步推動食用菌產業成為全縣農民致富增收支柱產業,帶動全縣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二、主要做法
(一)黨建統領全局,夯實組織保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脫貧資源,把黨建力量轉化為脫貧力量,走上脫貧攻堅“快車道”。一是健全集中攻堅機制。成立工程推進辦公室,縣四大班子有關領導為副主任,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食用菌辦等有關單位為成員,堅持每周工作例會制度,研討解決資金籌集、基礎設施建設等難題。實行縣鄉村三級黨組織直接抓、三級黨組織書記具體抓、縣級領導干部掛點抓、黨委副書記和農業副職專門抓、駐村第一書記蹲點抓的推進機制,推行鄉鎮建設示范基地、縣級領導干部包棚、縣直單位聯鄉建棚、黨員干部創業建棚的建設模式,形成了分工明確、部門協作、合力推動的發展格局。二是育強黨組織帶頭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把村“兩委”換屆選舉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契機,將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產業發展好、帶富效果突出的黨員吸納到村“兩委”班子,進一步優化了干部年齡、學歷等結構。創新實施基層黨組織書記“群組式”幫帶培養,將17名鄉鎮黨委書記劃分為3群8組,組建食用菌發展等5個縣級先進支書群和17個鄉鎮先進支書群,通過微信互動、夜訪夜談、開會到村、觀摩座談等形式,激發基層黨組織書記聚力工程發展的活力。三是實行組織、黨員輻射幫帶。弘揚“支部建在連上”光榮傳統,在全縣70個食用菌基地全部成立食用菌發展黨支部,建立黨員示范園,設立黨員示范棚,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選派178名駐村第一書記、266名工作隊員助力脫貧攻堅,組織5000余名黨員干部與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帶動貧困群眾參與產業發展。三是強化多元考核激勵。出臺《鄉鎮科級干部橫向比較排隊辦法》《農村黨支部書記352X績效考評辦法》,明確工程分值占比不少于30%,考核結果作為鄉鎮科級干部排隊比較、選拔重用和農村黨支部書記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實施脫貧攻堅干部專項考核,把排名靠前的鄉鎮科級干部推上更加重要的崗位。結合352X績效考評結果,優秀、良好等次的在省內外先進地區培訓,一般、否決等次的在縣委黨校集中整頓;年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全縣排名前50名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每人發放獎金5000元,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村干部每人發放獎金2000元。
(二)政府有效引導,提供堅強保障。政府統一規劃,提供資金、技術、市場、風險等各項保障,促進工程健康有序發展。一是統一規劃布局。重點在17個鄉鎮和陽子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規范化食用菌基地,采用林菌一體、溫室大棚、工廠化生產等模式,推廣種植平菇、雙孢菇、白靈菇、香菇、木耳等優勢品種,推動食用菌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二是構建服務體系。對接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組建食用菌專家服務團,開展產業規劃、巡回指導、技術攻關;聘請技術指導員42名,為種植戶提供現場服務。每個基地派駐1名技術員或培養1名鄉土人才,全程技術指導,政府給予補貼。整合縣農業農村局、縣食用菌辦等部門培訓資源,開展食用菌技能培訓,提高菇農技術水平。投資100萬元,建設云控系統平臺,對棚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實時監控,實行遠程技術指導。三是拓展市場銷售。規劃建設200畝的中心批發市場和5個鄉鎮分市場,培養食用菌經紀人,及時發布市場行情。與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攜手,搭建“互聯網+食用菌”銷售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雙向銷售。貧困戶與企業簽訂購銷合同,貧困戶購買企業菌種,企業負責回購產品,形成“企業+貧困戶+訂單回購”的銷售模式。四是注重風險防控。設立食用菌產業發展風險基金,當市場價格低于保護價時,實行企業托市收購,政府給予企業資金支持或差價補助。對接中原農險等保險公司,政府全額負擔食用菌大棚和種植保險,減少菇農因自然災害等因素造成的損失。
(三)狠抓基地建設,力促龍頭帶動。整合涉農涉貧資金,建設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規模發展,充分發揮帶動作用。一是大力建設示范基地。引導縣級單位黨組織立足自身實際,發揮部門資源優勢,聯鄉建棚600余座;駐村第一書記發揮尖兵作用,實行駐村蹲點幫扶;鄉村黨組織積極發揮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職責,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帶頭建棚包棚6000余座、流轉土地6000余畝,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規模迅速壯大。二是招引培育優質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省內外菌種繁育和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對投資1000萬元以上,不需要政府機構擔保貸款或貼息建設的,按照投資額10%比例進行獎勵。對新擴建年設計生產能力在350萬棒、日生產1萬棒以上的菌種廠,新擴建投資500萬元、年加工鮮菇500噸以上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建設省級以上食用菌研發實驗室的企業給予貸款支持,貸款年利率超過5%部分予以補貼。對新建鋼架保溫板結構冷庫,每平方米補貼150元。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設立食用菌發展專項資金,注入到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由銀行按一定比例授信放貸,為食用菌鏈條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三是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依托龍頭企業資金、技術等優勢,由企業承擔菌種繁育、菌包培養等技術密集型工作,推進合同化經營管理,降低農戶生產風險。鼓勵企業優先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崗位實踐,吸納貧困戶務工就業,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
(四)探索帶貧機制,凸顯帶貧實效。激發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和貧困戶、種植戶內生動力,探索食用菌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增強脫貧攻堅“源動力”。一是包棚創業。對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鼓勵利用到戶增收資金、金融扶貧貸款,通過參加技術培訓、“零租金”承包大棚,直接種植食用菌,縣、鄉、村、合作社幫助銷售,獲取穩定收益。二是勞務承包。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承包大棚,承擔水電等各項支出,負責采購菌棒、市場銷售等,聘用貧困戶負責生產環節,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紅。三是菌棒托管。對無種植意愿的貧困戶,鼓勵利用到戶增收項目資金、金融扶貧貸款購買菌棒(種),交由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托管經營,按照一定比例獲得收益。四是基地務工。針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帶貧主體,出臺獎勵措施,每帶貧1人、年增收1000元,獎勵100元,充分調動經營主體帶貧積極性,吸納更多貧困戶到基地務工。
三、成效與啟示
“黨建+扶貧+食用菌”工程實施以來,清豐縣投入涉農涉貧資金2億多元,新建食用菌基地70個、大棚10200座,種植總面積突破1300萬平方米,培育壯大龍豐、業豐、瑞豐等“豐”字系企業12家,食用菌產業年綜合產值達15億元,帶動1.5萬名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戶年均增收1.6萬元。
清豐縣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堅定不移走產業扶貧道路,走出了一條黨建統領、全民參與、惠及貧困群眾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黨建引領產業扶貧可復制可推廣的“清豐經驗”,對做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有一定的啟示和思考。
(一)必須緊盯黨的建設,促進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提出“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短短兩年多時間,清豐縣一連串閃亮的數字印證了發生的巨大變化,而這個巨變的過程就是基層黨建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釋放的過程。因此,一定要把黨建與產業發展與扶貧深度融合,在發展產業中同步加強黨的建設,在扶貧攻堅中檢驗黨組織凝聚力和黨員作風,實現強組織、興產業、富百姓的良性發展;要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注重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強化工作力量統籌,強化督查考評問效,不斷提升產業發展領導力、帶動力、組織力,讓產業發展有“主心骨”,讓群眾脫貧致富有底氣。
(二)必須緊盯優勢特色,促進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要有對自身精準定位這個前提。清豐縣在脫貧攻堅具體實踐中,不跟風、不盲從,不打雷、不呼隆,清晰認準農業大縣、食用菌優勢縣等自身定位,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牛鼻子”,發掘根植于這片土地上的特色與優勢,找出既有傳統又符合實際和群眾愿望的“線頭”,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以產業帶動就業,以發展促進脫貧,讓貧困群眾不出村、有活干、有錢賺,走出了一條穩固長效的產業扶貧之路。
(三)必須緊盯任務落實,促進督導考核與成效發揮的深度融合。習總書記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清豐縣把工程發展成效與干部選拔使用結合起來,把脫貧攻堅作為培養干部的主戰場、選拔使用干部的主渠道,營造了“干部不在脫貧一線攻堅就是人生遺憾”的濃厚氛圍,讓攻堅有作為、脫貧有實績的干部有奔頭、有位子。清豐縣實施攻堅克難一線考察,將脫貧攻堅納入考核范圍,制定考核細則,量化考核標準,壓實鄉鎮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派出單位、村干部各方責任,實行動態跟蹤考核,考準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表現和實績,優先提拔重用。清豐縣通過發揮干部考核的“風向標”“指揮棒”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干部脫貧攻堅積極性,切實將全縣黨員干部凝聚到脫貧一線,凝聚起了強大的攻堅力量,推動了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落地。
相關專題 |
· 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