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0,2020国自产拍精品高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寧夏吳忠市:推行社區“聯合黨委”著力打造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中共吳忠市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2日09: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吳忠市主動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趨勢,以實施基層黨建“強龍工程”為抓手,以創建星級黨組織為目標,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大抓基層、真抓基層,積極探索街道社區黨建、駐區單位黨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整合力量,下沉資源,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全面加強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健康發展。

一、背景與起因

社區黨組織與駐地單位黨組織隸屬不同、級別不對等,橫向聯系少,協調難度大,是困擾城市基層黨建的老大難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非公有制經濟日益壯大,社會組織不斷涌現,人員流動性不斷增大,大量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城鎮區域內農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類組織相互交錯,管理難度增加。同時,街道和社區的有限公共資源難以實現服務全覆蓋,社區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亟待提升。社區黨建資源難整合、駐區單位作用難發揮、服務居民群眾責任難落實等問題變得尤為突出。針對這種情況,吳忠市從2013年開始探索推行社區“聯合黨委”,使社區黨建工作從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實現社區黨建工作“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構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二、做法與經過

(一)打破壁壘、上下聯動,創新共駐共建體制機制。針對城市區域化黨建中長期存在的資源難整合、轄區單位“駐而不建、聯而不合”等難題,采取虛擬化設置、實體化運行模式,全面推行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構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區單位為主體,多方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在組織設置上,制定下發了社區《關于在全市社區開展“雙創一提升”活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調整市直機關、區屬駐吳單位社區共建的通知》,按照“均衡分布、強弱搭配、全面覆蓋”的原則,將市縣兩級603個部門單位平均分配到45個城市社區,每個社區都有10到15個單位參與共建。在街道(鄉鎮)、社區分別成立“聯合工委”和“聯合黨委”,書記分別由街道、社區書記擔任,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副書記或委員,向下與網格黨支部、功能黨小組銜接,構成了開放融合、覆蓋廣泛的四級組織網絡。在運行管理上,明確聯合工委(黨委)13項職責,建立了協調議事、雙向溝通等5項制度,探索形成了以“組織聯建、資源聯用、黨員聯管、服務聯做、活動聯搞”為主要內容的“五聯”運行模式。共建單位每年年初與社區簽訂共建協議,公開服務承諾事項,社區黨組織定期收集社情民意,梳理出問題清單。社區黨組織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通報承諾服務事項進展情況,有效增強了“聯合黨委”統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能力。在考核考評上,將社區“聯合黨委”工作納入部門(單位)基層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和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成績、問題、任務、責任“四個清單”,層層嚴實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目標考核“指揮棒”作用,市、縣(市、區)黨委組織部從基層黨建考核總分值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考核分值,由社區考核賦分直接計入部門年度效能考核目標總分,將考核結果與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負責人評先選優、職務調整等掛鉤,促進城市基層黨建責任的落實。

(二)統籌協調、集中發力,下沉共駐共建服務資源。始終堅持大抓基層、夯實基礎的鮮明導向,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向基層下沉、在基層聚集,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服務。一是推動服務項目向城市基層下沉。把各個部門投向社區的資金、面向社區的項目整合起來、統籌使用,先后將群眾反映強烈的自來水水質指標改造、住宅小區綜合管理、城市綠道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等列入為民辦理實事。聯合黨委成員單位先后支持共建經費847萬元,協調爭取各類項目2321個,投入資金4800余萬元,集中用于扶貧幫困、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開展等工作,解決了一批居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推動服務政策向城市基層下沉。大力創新服務載體,推動好政策進社區、到家園,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福祉,先后出臺社區辦公和服務費用優惠、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區服務組織等多項政策,文化圖書、基本醫療衛生、警務治安、殘疾人康復實現城市社區覆蓋,持續解決群眾所需所盼的急事、難事、實事。利通區開展“聚焦百姓百件事”活動,建立問題解決機制,解決問題1033件,協調幫扶項目資金1250萬元。青銅峽市探索了以“居民點單、社區交單、單位下單、干部接單”為主要內容的“四單式”服務機制,社區讓居民群眾點出服務需求“菜單”,社區按照責任權限轉交“聯合黨委”相關成員單位限時進行辦理。三是推動服務力量向城市基層下沉。大力推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實行雙聯雙管“五步工作法”,通過開展在職黨員“社區奉獻日”“黨員服務日”等活動,組織全市9370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認領社區志愿服務崗位9517個,結對幫扶2722戶,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微心愿”4700多個,構建了“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機制。

(三)拓面提質、延伸手臂,打通共駐共建神經末梢。堅持創新組織設置模式,在延伸網格化、商圈樓宇、社會組織工作鏈條上下功夫,上下共同發力,整體系統推進,抓住薄弱環節、補齊黨建短板。一是健全網格化管理模式。綜合研判社區人口密度、黨員數量、分布特點、行業類別等情況,將社區劃分為小區網格、樓棟網格、單位網格等361個網格,配備網格員547名,按照“趣緣”“業緣”“志緣”建立黨小組85個,將網格內的人、事、物、組織的基礎信息和社情民意、代辦服務等事項,全部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范圍,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責任主體、樓棟黨小組為活動單元、黨員中心戶為服務骨干的上下聯動、全面覆蓋的社區黨建服務管理網絡。二是推進商圈市場黨建覆蓋。狠抓商圈市場、專業市場黨建工作,采取單獨、聯合等黨組織組建方式,在財滿街清真餐飲區鑫鮮農副產品市場等建立黨組織,在國貿商廈開展黨員“掛牌評星”試點,將黨建工作延伸到商圈市場內1300余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行“1+N”黨組織聯合組建模式,依托吳忠市客車運輸公司成立客運行業聯合黨支部,依托吳忠市三聯公司成立駕培行業聯合黨支部,依托市房地產協會成立房產開發企業聯合黨支部,依托市建筑業協會成立建筑企業聯合黨支部,分布在城市基層的68家客運、駕培、房產等非公企業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三是推進社會組織黨建覆蓋。按照“誰登記、誰主管、誰摸底”原則,對全市社會組織進行逐戶摸底調查,將分布在城市基層的139家社會團體、42家民辦學校、19家民辦醫院、21家律師事務所分級建立臺賬。充分發揮民政、教育、司法、衛生計生等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組建優勢和街道、社區的兜底組建作用,采取單獨組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掛靠組建等舉措,建立黨組織75個,其中單獨建15個、聯合建6個,功能型黨組織54個,30人以上的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全部建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應建盡建、黨的工作全面覆蓋。

(四)創新載體、搭建平臺,激發共駐共建生機活力。緊扣城市基層廣大黨員群眾的需求,大力創新服務載體、搭建服務平臺,為共駐共建工作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一是搭建便民服務平臺。健全完善輿情收集反饋、干部入戶走訪、錯時上下班、節假日值班等制度,建立街道(鎮)便民服務中心19個,社區便民服務代辦站65個,便民服務代理點133個,為居民提供婚姻計生、低保救助、創業就業、衛生醫療等服務項目。連續11年開展“黨員社區奉獻日”活動,通過設立黨員示范戶、責任區、先鋒崗等方式,推行黨員公開承諾踐諾,帶動廣大黨員解決群眾關心關注問題4300個,搭建了社區黨員作用發揮的“新平臺”。二是搭建公益服務平臺。建立“愛心超市”、“愛心敲門隊”、“日間照料室”、“老飯桌”、“四點半學校”等公益設施,為空巢老人、低保、殘困、軍烈屬、雙職工提供“零利潤”服務。推廣社區呼叫服務系統,實現了特殊人群就醫、救助等服務需求“一鍵通”,為居民提供零距離、全天候的服務。培育建立了“王蘭花熱心小組”、“583秀玲工作室”、“張建英調解室”等一批黨員志愿者服務團隊,一批退休黨員干部投身志愿服務中發揮余熱。三是搭建文化活動平臺。廣泛開展“社區文化周”、“社區廣場文藝晚會”、“百家睦鄰好單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建成社區圖書室62個,組建了132支5028人組成的各具特色的社區文藝團體。持續開展符合社區特點的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先后評選出“文明樓院”600個、“文明(最美)家庭”11094個,社區“好鄰居”1619個。連續13年舉辦“社區鄰居節”,組織開展“小區百家宴”、“鄰里一日游”、“居民才藝展”等主題活動,營造了“構建和諧社區、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三、成效與反響

吳忠市在全區率先探索進行了社區“聯合黨委”機制,為實現區域化黨建找到了突破口,2015年全區深化社區“聯合黨委”運行現場推進會在吳忠市召開,在全區推廣了吳忠市的經驗做法。

(一)打破條塊壁壘,實現區域化黨建。在未建立并推行“聯合黨委”前,吳忠市也在抓區域化黨建工作,但社區沒有監督約束機制,督促轄區單位參與共駐共建,效果一直不明顯。成立了“聯合黨委”后,由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聯合黨委”書記,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聯合黨委”委員,社區與轄區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了“聯合黨委”工作職責、例會、考勤、評議、考核等制度,確保“聯合黨委”不“空轉”。社區黨組織書記由以前腰桿不硬、到處求人的窘態,變為理直氣壯地分配任務,轄區單位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作為”,社區有事需要協調轄區單位時,一點都不再難。

(二)資源整合共享,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過去轄區單位各管一塊,一些很好的服務資源無法有效地為社區所用。“聯合黨委”成立后,成員單位人力、物力、財力向社區傾斜,共同打造了居家養老、物業自治、網格化管理和“一站式”便民服務等平臺,實現了優勢互補,為群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比如發動成員單位支持社區建成“八室一桌”,為高齡老人、殘疾老人、獨居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訓練等愛心服務;住建部門解決小區道路不平、基礎設施老化、地下管網堵塞等問題,等等。過去這些困難和問題社區有心無力,無法解決。現在有了“聯合黨委”,把共建責任實實在在地壓到各成員單位肩上,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社區服務由過去的“獨角戲”變成了現在的“大合唱”,社區服務群眾不再向過去那樣難。

(三)搭建服務平臺,引領黨員發揮作用。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過去一直在抓,但大多也就來“掛個名”。“聯合黨委”成立后,社區和轄區單位簽訂在職黨員聯合管理責任書,深入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社區根據需要和黨員特長,為在職黨員設置了志愿者服務崗、環境衛生崗、政策宣傳崗等崗位,讓在職黨員進百家門、知百家情,實現了“社區需要”對接“黨員所能”,“組織服務”對接“群眾需求”。同時,社區結合平時掌握情況,將在職黨員的表現如實反饋給單位黨組織,促使在職黨員在社區亮身份、樹形象。“聯合黨委”推行后,在職黨員不再是社區的“隱身人”,他們通過實實在在為社區居民辦實事,獲得了廣泛認可。

四、經驗與啟示

(一)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關鍵是形成區域化黨建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城市基層黨建難就難在體制機制的改革和突破。“聯合黨委”的形式,抓住了關鍵和根本,有效解決了傳統黨建模式與社區建設新任務的矛盾,破解了社區和區域黨建條塊分割體制下的屬地管理難題,初步找到了社區黨組織建設的新模式和新的工作新機制,在體制方面的創新有著較強的推廣價值。

(二)實現區域化黨建發展,重點是資源整合共駐共建。堅持用新的科學理念、制度和方法,將區域內的黨建“小循環”變為跨行業、跨領域、跨轄區、跨部門的“大融合”,使各類組織都能在區域化大黨建平臺上找到發揮作用的切入點,以黨建共建促經濟共建、文化共建、環境共建,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聯動,進而凝聚全社會力量,共促區域和諧,共解發展難題,共享和諧建設成果。

(三)做好區域化黨建工作,抓手是緊跟群眾需求做好服務。區域化黨建要有活力,要為群眾所接受,必須以群眾最關心、最渴望解決的問題為抓手,就要努力對接需求與供應的關系,調動更多的轄區社會資源來提供服務,滿足不同服務對象需求,為基層群眾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服務,讓群眾最大限度滿意。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