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友在线无码免费视频,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0,2020国自产拍精品高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浙江義烏市:以標準化推進“五共”提升“五力” 打造中小城市基層黨建“義烏樣本”

中共義烏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9日09: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義烏市地處浙江中部,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本地戶籍人口81.8萬,外來建設者143萬,常駐外商1.3萬。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市堅持和深化“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城區面積僅2.8平方公里的農業小縣,迅速發展為建成區面積超1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70%的國際性商貿城市,成為改革開放全國18個典型地區之一。近年來,義烏市委認真貫徹上海會議和浙江省城市基層黨建“1+2”文件精神,出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三十條,實施“雙融雙創”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城市資源融合、服務融通,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群眾在義烏和諧相處、共同創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義烏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之路。

一、背景現狀

近年來,義烏以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引領,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248億元,財政總收入153.5億元。李克強總理曾稱贊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中國名片,義烏商貿城堪稱當代“義烏上河圖”。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興業態大量涌現、人員結構日趨復雜、多元文化不斷交織,對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1.商貿經濟持續活躍,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義烏是一座建立在市場上的城市,全市市場經營面積640余萬平方米,商位7.5萬個,市場主體超過45萬,匯集26個大類、180多萬種商品;注冊地在義烏的電子商務賬戶超27萬家,內外貿網商密度分列全國第一、第二,快遞業務量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第四。作為全國十大創客之城,義烏新型業態、新型貿易、新型組織帶來的先發性、先導性問題層出不窮,對基層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人口結構深刻變化,新市民新群體融入城市。義烏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發展經驗,不斷地吸引著外來人員來此淘金圓夢。義烏每年舉辦義博會等國家級展會和進口等專業展會超過130個,每年來義采購的境外客商超過50萬人次,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名境外客商常駐義烏,14萬少數民族兄弟常年生活在義烏。人口結構呈現出流動人口多、少數民族多、外籍人口多的特點,對城市治理模式提出新的考驗。

3.利益訴求復雜多元,市民向往美好生活有新需求新期待。2018年義烏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是71207元和3639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列全國第一,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需求日趨多元、多樣、多變。從94個社區黨委向轄區單位及黨員群眾征集的5.3萬個需求來看,文化娛樂類占39%、社區管理類占23%、便民服務類占12%、就業創業類占9%,大家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已從吃飽穿暖向追求安全健康、全面發展、精神文化轉變。

4.城市化進程加快,基層治理新情況新問題集中顯現。在城市高速發展過程中,義烏加大城市有機更新力度,啟動3年完成5.78平方公里老城區征收改造工作,大力推進撤村并居,2018年新建48個社區。舊屋變新屋、農民變市民、部分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步伐等,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社會矛盾、新的城市管理難題。

在當前的行政管理體制下,各條線各領域各單位資源缺少整合,工作缺乏合力,街道社區資源力量有限,導致城市服務和管理能級較低,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不強。因此,必須全面優化城市基層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社會整合功能,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難題。

二、主要做法

義烏市委圍繞黨建標準化、服務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書記領銜統,常委會專題議,深改組反復研,通過推進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商、基層共治、機制共抓,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調、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1.組織共建,把管理力量下沉一線,一切工作到支部,提升基層政治核心力。實施街道社區體制改革,做強街道“龍頭”,做實社區堡壘。街道減機構強職能。聚焦街道改革,統一設置“4+3+X”機構(“四辦三中心”7個固定機構,2-3個自設機構),平均縮減站所2.7個、歸并職能18項;建立街道大工委,吸納機關領導干部擔任兼職委員,賦予街道黨工委規劃參與權、派駐人員管理考核權等,街道統籌協調“軸心”顯現。社區強服務增力量。94個社區統一按照“1+X+Y”模式(1即社區黨委,X即駐區單位、群團組織,Y即駐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大黨委,吸納轄區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677名兼職委員2314條履職清單100%落到實處。814個機關企事業黨組織、10870名機關黨員干部到社區“雙報到”,亮身份,認領文明創建責任區塊,社區服務力量增長近20倍。黨支部標準化全覆蓋。把黨組織建在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細胞上,推進商圈樓宇、特色小鎮、各類園區、互聯網等新興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如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組建31個支部,全國首推市場黨建12條標準;依托互聯網建立55個電商支部,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資源共享,把散落資源匯聚到平臺,構建“10分鐘黨群服務圈”,提升資源要素整合力。建立市、街道、社區(兩新)三級“1+14+N”黨群服務體系,依托238個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打造“10分鐘服務圈”。要素配置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統一導覽,面積不少于800平方,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服務站、民情議事廳、黨群志愿服務站及文體活動場所等,實現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雙集成、戰斗堡壘組織形態和物質形態雙統一。服務資源集成化。94個社區分別建立區域化黨建聯盟,整合677個機關單位黨組織、137個國企黨組織、984個兩新組織黨組織的服務資源為社區所用。如錦都社區集成13家共建單位、群團、兩新組織資源,培育16個特色服務品牌。服務平臺共享化。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整合黨建、政務、社會等各類資源,面向群眾開展組團式服務、項目化服務。如陸港電商小鎮黨委圍繞商事登記、社會保障、戶籍登記等企業需求,整合公安、市場監管、人社等部門資源,下沉小鎮服務清單 91項,2018年累計辦理各類業務1萬余件,讓群眾不出小鎮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務”。

3.服務共商,把民生痛點作為工作切入點,解決好群眾身邊“關鍵小事”,提升民生服務精準力。堅持問題、需求、民生“三個導向”,抓實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做到民有所需、黨有所為,讓群眾感受“組織就在身邊”。摸實群眾需求清單。社區大黨委整合力量,1.3萬名黨員、2.1萬名群團骨干常態進網格,收集歸并居民需求清單。針對停車難問題,新增、規范泊位17.7萬個,錯峰共享泊位3030個。有效牽引資源清單。整合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共建單位、群團組織、兩新服務聯盟等服務資源,形成契合群眾需求的資源清單。推動“最多跑一次”向社區延伸,下放民生事項辦理權限,實現戶籍登記、社保醫保等在社區“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精準對接項目清單。實施“契約化”共建,每季度召開服務項目對接專題會,對接需求和服務資源,形成服務群眾項目清單。2018年以來,全市共享服務資源4000余項,形成服務項目2000余項,開展“紅色代辦”“家長學校”等服務項目300余個,打造“醫路公益”等特色品牌126個。

4.基層共治,把工作對象變成工作力量,精準管理帶動精準治理,提升基層治理融合力。堅持黨員干部“五(吾)帶頭”(忠誠于黨、服務人民、轉型發展、優良作風、廉潔自律五個帶頭),參照駕照模式推行黨員“十二分制”管理,以黨的資源撬動社會資源,把工作對象變成工作力量。堅持黨群協力共建。在全省率先開展群團改革,全市3076個黨組織帶6120個群團組織帶1150個社會組織,6萬黨員帶12萬群團骨干帶30多萬社會人員,引領基層治理促和諧。堅持線上線下聯動。線下實行一網格一支部,11萬處、67萬間出租房設2300多個黨小組,1名黨員、1名群團骨干聯系服務1個樓道的居民。成立互聯網行業黨委,打造“e路初心”黨建工作品牌,引導群眾聚正氣、去雜音,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紅色引擎”。堅持以外調外管外。依托公安建立流動黨員大數據,實施同等化、精細化管理,引導來自全國31個省、26個民族的5313名流動黨員發揮鄉情、鄉緣優勢,實現對外來建設者的有效管理。雞鳴山社區圍繞打造“國際融合社區”,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做好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涌現出一批“洋志愿”“洋打更”“洋娘舅”“洋協管”,老外不見外,都是一家人。

5.機制共抓,把社區專業力量穩固下來,打通上升通道,提升基層工作保障力。建立市、街道、社區多級聯動責任體制,推動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和工作者隊伍職業化、減負增能、經費保障等機制落實,解決社區工作后顧之憂。領雁培育優質化。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選聘10名“治社導師”開展傳幫帶,每月開展“智薈社”社區書記論壇,提升履職能力。打通上升通道,社區工作者擔任“兩代表一委員”20人,表現優秀連續任職滿2屆的進入事業編制,定向招錄公務員3人,特別優秀的選拔到街道領導崗位。隊伍建設職業化。將社區工作者隊伍納入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總規,按每個社區6-12人標準配備,戶數超2000戶的每增300戶增配1人。推行“三檔十八級”工資晉升機制,確保收入不低于上年度全社會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的1.5倍,2018年人均報酬8.3萬。基礎保障常態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經費以財政保障為主進行落實,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社區工作經費分別按照每年每個社區最低20萬元、每千戶5萬元的標準進行保障,2018年每個社區兩項經費超過50萬元,確保社區有錢辦事、有人干事、有場所議事。

三、經驗啟示

義烏市通過標準化推進“五共”提升“五力”,探索實踐出一條中小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實現了黨的堅強領導,資源力量全面整合,黨員群眾廣泛發動,黨建作用有效發揮,推進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城市基層黨建力量“聚”起來,有效解決了“小馬拉大車”的問題。街道體制改革后,機構設置從“向上對口”到“向下對口”轉變,方便群眾辦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把各行業各領域的組織聚攏在一起,力量大大增強。啟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整體的視野和系統的思維,街道社區黨組織是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軸心”,單位、行業黨組織是有機組成部分,條條圍著塊塊轉,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形成城市基層黨建的整體效應。

2.城市基層黨建活動“統”起來,有效解決了傳統黨建“你是你,我是我”的問題。街道社區黨組織統領,轄區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匯聚資源,創新載體,拓展內容,一改以往單位黨建活動缺人氣、缺活力、缺影響力的現象。啟示:增強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關鍵是把黨員群眾和轄區單位組織好,經常性開展有思想、有溫度、有色彩的活動,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組織活躍起來,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3.城市基層黨建內容“實”起來,有效解決了黨建工作“惠而無聲”“惠而無形”的問題。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做實服務群眾“三張清單”,把群眾的需求了解清楚,把各方的資源整合起來,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80%的群眾需求通過紅色代辦、志愿服務、微心愿認領等方式當即解決,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見實效。啟示:黨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向墻上看,要向群眾臉上看。從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做起,調動社會組織和專業服務力量,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贏得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

4.城市基層黨建作用“好”起來,解決了組織認同感不強和黨組織地位不突出的問題。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群力量同進網格、同解難題、同謀發展,小區停車難、精品街區改造等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都由黨組織牽頭協商解決。啟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把黨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各個方面,把黨組織和黨員作用貫穿社會治理各個環節,黨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和廣大群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5.城市基層黨建保障“強”起來,解決了資金不充裕和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加強陣地建設,把社區工作的人、財、物基本保障到位。強化正向激勵,打通上升通道,讓社區工作者真正成為受群眾禮敬善待的新興職業。啟示:社區工作是一項長久的事業,人、財、物的保障必須到位。特別是,要有一支穩定的專業的隊伍來承擔社區繁雜任務,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讓他們工作更有底氣、更加舒心、更有作為。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