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瀏陽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10: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瀏陽市位于湖南省省會長沙市東部,是湖南省人口第一、面積第二的大縣,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65.1億元,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邁入全國第一方陣。2017年以來,瀏陽市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積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新模式,著力解決群眾身邊小事、瑣事、煩心事,開辟了一條集收集、解決、反饋于一體的民意溝通渠道,初步形成了“聽、診、辦、評”黨建引領社區共治的四步工作法,有力推動了社會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切實提高了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能力。
一、背景動因
基層社會治理在黨的領導體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基層治理的矛盾與問題日益凸顯,總體來看,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發展趨勢是向好的,但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 從各方訴求到有效溝通的渠道還不夠暢通。隨著城市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群眾的利益訴求和民意表達日益多樣,傳統的“言路”有信訪、上訪,新興的“橋梁”有互聯網、電話通信等,但面對面的交流較少、心連心的溝通不深,民意溝通協調渠道仍然沒有抵達群眾訴求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如何創新溝通渠道和溝通方式,為公眾理性、便利地表達訴求是加強社區治理的重要一環。
2. 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模式還不夠完善。傳統的基層黨建模式,城市基層黨組織力量資源分散、服務單向,更多的是面對已經存在的問題去化解矛盾,主動服務的意識不強。2012年,瀏陽市全面推行黨小組建設,2015年,瀏陽市啟動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瀏陽市在湖南省率先實行了“最多跑一次”改革,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回答了“我們能做什么”這個命題,但要根本性解決“群眾最需要什么”這個問題,還需要從群眾角度出發,探尋他們所需,解決他們所盼,這也是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的一個新課題。
3. 從多頭管理向綜合治理的機制還不夠健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但現行“條塊分割”的黨建領導協調機制和管理體制,與城市廣泛的交流和深度的融合相悖,已漸漸不能滿足城市發展和管理的需要。特別是隨著新經濟和社會組織、新社會階層的涌現,黨建工作的對象、內容和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社區黨組織在領導各類組織、各方群體共同參與城市建設還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二、主要做法
瀏陽市從群眾角度出發,聚焦居民所需所盼,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廣泛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市委書記深入一線謀劃調度,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推進,各級黨組織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初步形成了“聽、診、辦、評”四步工作法。
1. 深入一線“聽”,把需求摸清。摸清群眾最關注的焦點,最想解決的問題,最想表達的訴求,作為活動開展的出發點。一是搭建聽的平臺,拓展民意收集的廣度。由街道、社區、小區黨組織牽頭,結合居民議事會、懇談會和“主題黨日”進行,搭建了“書記面對面”“南湖夜話”“黨群零距離”等平臺載體,黨群共同參加,相關部門協同參與,通過舉辦面對面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網絡征求意見等方式,構建了多渠道的民意“直通車”。二是明確聽的主體,提升各方參與的熱度。活動地點原則上選擇在廣場、小區、樓棟等人員集中的開放場所,也可以結合實際,選擇在黨員服務中心、小區物業辦公室、居民家中等室內場所進行,做到“訪民不擾民,走訪不走秀”。“提意見方”主要由“兩代表一委員”、居民代表、普通群眾組成,“聽意見方”主要由在職黨員、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直管黨員組成,每次活動原則上定一個主題,以民生實事為主題的活動,群眾代表比例不得低于60%。三是聚焦聽的內容,挖掘意見建議的深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活動主題高度聚焦環境保護、基層黨建、民生改善等當前群眾最關注、最期盼、最急切解決的問題,有效杜絕活動空泛無物、脫離群眾。如淮川街道聚焦“小區、街巷臟亂差”問題,組織北園社區、北正社區等黨總支開展“夜談金園小區改造”“石板巷綜合治理大家談”等主題活動22期,收集實質性意見132條。
2. 多方協同“診”,把原因查明。針對收集的問題和建議,通過自查、共商、合議等形式,剖析問題根源,找出問題癥結。一是支部自查“初診”。各黨支部根據收集的意見建議和問題訴求,按照便民服務、經濟發展、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精神文明、作風建設等六大類逐一進行分類甄別,建立工作臺賬,結合定期召開的支部委員會議,對征求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初步商討,逐一“過篩”,深入分析問題原因,并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明確責任人、解決時限和工作措施等事項。二是黨群合議“復診”。定期召開居民議事會議,邀請街道聯點領導、物業公司代表、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各領域專業人士、黨員和居民代表,進行民主協商,探討問題深層次原因。對涉及社區小微權力清單的日常管理類事項,則由社區“兩委”班子集體協商,對重大決策類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要求會商決定。三是部門聯席“會診”。瀏陽市成立了全面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出臺了《瀏陽市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對于街道和社區層面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的樞紐作用,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統籌政法、綜治、公安、民政、教育、衛計、城管、環保、安監、工商、規劃等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有針對性地查明問題原因。
3. 上下聯動“辦”,把事情做好。群眾有呼聲,黨組織就要有回應。一是自治問題群眾商辦。針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居民自治問題,通過黨員大會、代表會議,搭建協商議事平臺,變“替民做主”為“讓民做主”,幫助眾人找到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如淮川街道西正社區老市政府宿舍部分業主違搭違建棚屋(煤棚和旱廁),街道黨工委組織該宿舍居民開展“黨群議事”活動,共同商討棚屋“去留”問題并達成“拆”的共識,促成了52戶74個違搭違建棚屋全部拆除到位。二是瑣碎問題黨員領辦。由瀏陽市財政統一安排“為民辦實事專項資金”,賦予每名黨員不少于200元的“微服務”項目資金,用于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在集里街道龔家橋社區,幾名離退休黨員針對東方新天地小區車主亂停占位的現象,申請“微服務”項目資金,購買油漆、劃定車位、安裝攝像頭,并進行義務停車疏導,小區亂停車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三是綜合問題部門聯辦。依托市委加強城市基層黨建領導工作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于一些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突出問題,充分整合各部門工作力量合力化解,真正起到了“1+1>2”的效果。
4. 嚴督實考“評”,把效果抓實。發現問題是基礎,解決問題是核心,如何保障問題有效解決?一是跟蹤機制督評。將活動中收集的群眾訴求逐條梳理匯總、建立問題臺賬,并逐一明確負責辦理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同時,安排各街道紀工委或督查室按照“督走訪、督辦理、督回訪、督滿意度”的“四督”要求,采取隨機入戶調查、電話抽查等方式,對訴求的解決措施、辦理情況特別是辦理結果進行全程跟蹤督辦。二是雙向反饋測評。將問題的解決情況或建議的采納情況,逐一反饋給提出意見建議的當事人。同時,當事人對落實情況擁有評價權,評價類型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如被評為“不滿意”,需進行二次整改或多次整改,確因客觀因素無法立即整改到位的,由街道和社區商議后,提交聯席會議進行研究,并在7個工作日內予以回復。三是量化積分考評。把黨支部的活動承辦情況納入黨支部“堡壘指數”考評體系,每組織一次計1分,把黨員的任務領辦情況納入黨員“先鋒指數”考評體系,評價為“不滿意”的每次計0.5分,評價為“基本滿意的”每次計1分,評價為“滿意”的每次計2分,通過量化考評,進一步提升了參與活動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三、工作成效
“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既是民情“議事會”,也是民意“智囊會”,更是民生“推進會”,為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模式探索出了新路徑新機制,該活動也被中新網、《湖南日報》、《長沙晚報》等多家媒體宣傳推介。
1. 居民群眾有效訴求的溝通模式更成熟。一是溝通渠道更多元。瀏陽市通過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為群眾“搭臺”,讓他們“唱戲”,依托議事會、“主題黨日”等載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打破身份隔閡,真正解決了群眾有心里話“向誰說”“到哪說”的問題。二是居民訴求更合理。社區黨組織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主動深入一線了解實情,大大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干群關系更加融洽,雙方都能站在彼此立場考慮問題,無理取鬧的“找茬”減少了,合情合理的期盼更多了。三是民調結果更可觀。隨著活動不斷深入,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度更強,對政府其他工作滿意度也更高。今年來,瀏陽市基層黨建、綜治等民調工作中,始終位居長沙市前列。
2. 社會矛盾有效解決的處理機制更健全。一是實現了快速反應。通過建立快查處置機制和區域聯席制度,抽調專門力量、下撥專項經費,有力保障了問題快速解決,建議快速回復,避免了小問題轉化為大矛盾。二是實現了跟蹤管理。從問題的收集、分析、處理、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跟蹤管理,保證每個環節不走過場,尤其是對評價為“不滿意”的,進行了多次整改。今年來,已開展專項情況督查2次,共上戶調查367戶,電話抽查450人次,發現問題13個。三是實現了責任倒逼。通過將活動開展情況和問題解決情況納入“堡壘指數”和“先鋒指數”考評,促進活動取得實效,據統計,活動開展以來,黨員參與人數達5200余人次,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1327個,評價為“滿意”的高達95.5%。
3. 黨建引領有效治理的核心作用更突出。一是黨員成為了社區治理的“領路人”。從征集問題到解決問題,黨員始終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黨員領辦“微實事”方面,各街道黨員參與率超過70%,發揮了極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社區各界人士參與社區治理,進一步提高了居民自我治理、依法治理的意識。二是黨組織成為了社區治理的“主心骨”。為進一步提升問題解決效率,瀏陽市將社區黨建網格與綜治、城管、文明創建等領域網格實現整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一張網”治理格局,有效整合網格內各項資源,實現了從“九龍治水”到“攥指成拳”的華麗轉變。三是社區黨建成為了社區治理的“催化劑”。以往,社區黨建與其他中心工作存在“兩張皮”現場,黨建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實質內容,“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開展以來,黨員群眾普遍反映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對黨員的認同感更強了,既做實了黨建工作,又促進了社區治理,產生了很好的“化學反應”。
四、經驗啟示
黨建引領是推進基層治理的“火車頭”,瀏陽市通過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進一步強化了黨建工作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為實現建設現代化瀏陽的目標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也為新形勢下做好中小城市基層黨建和群眾工作提供了諸多啟示。
1. 解決群眾問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精準把握問題的關鍵。瀏陽市通過“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針對新時代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要求,拓寬民意收集渠道,主動收集群眾最關心、最想解決的民生實事,充分站在群眾的立場,用群眾習慣的方式來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極大地增強了群眾參與的信心和熱情。
2. 化解基層矛盾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理念。群眾反映的問題必須做到不掩蓋、不回避、不推脫。瀏陽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解決群眾所思所盼所想,讓城市生活更有溫度。特別是在黨組織和黨員及時介入協調后,問題基本上都能夠得到解決,鄰里關系也更加和諧,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
3. 強化社區共治必須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的原則。以黨建為引領、把加強基層黨建貫穿社區治理始終是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必然舉措。瀏陽市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以居委會為主導、居民為主體、居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機構,轄區單位、物業公司、小區業主委員會、社會組織、群眾團體等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社區治理架構,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水平顯著提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