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蘇省江陰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09: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為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江蘇江陰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創新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引導廣大黨員亮出身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直接聯系群眾、宣傳服務群眾、團結凝聚群眾、引導帶領群眾,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政治素質強、擔當作為強、作風紀律強的黨員隊伍,以黨員隊伍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推動基層治理的全面進步。
一、背景與起因
江陰地處長三角滬寧杭城市群幾何中心,是江蘇省唯一一個縣級集成改革試點。目前,全市域總面積9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02萬(戶籍人口125.49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70.22%,F轄10個鎮、7個街道、3個開發區,社區51個。全市共有城市基層黨組織2723個,占全市黨組織的65.8%;黨員41324名,占全市黨員的47.56%。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黨員不斷增多、城市治理存在短板,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能力水平面臨新情況新變化新挑戰。針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江陰市總結推廣華西村黨員聯戶“1+10”制度(即1名黨員聯戶組長,聯系10戶左右的黨員群眾,每月開展聯戶學習交流等,收集村情民意、傳遞黨的聲音、加強基層治理)的經驗做法,在全市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著眼解決以下3個方面的不足。
一是著眼解決基層黨支部虛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近年來,黨支部建設相對弱化,基層習慣于以社區黨組織為單位開展組織生活和黨內活動,沒有嚴格按照黨支部、黨小組正常開展,以黨支部或黨小組為單位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存在盲區。有的黨支部甚至不劃分黨小組,有的黨支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基本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落實不嚴格、不到位,導致黨支部政治功能不突出、作用發揮不明顯、治理能力不夠強。
二是著眼解決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的問題。近年來,社區黨組織依賴老經驗老辦法,開展活動缺乏創新,缺少載體,吸引力不強,一方面,社區黨組織發現不了生活在社區的先鋒黨員,有經驗有特長有能力的先鋒黨員想要發揮作用又缺少平臺;另一方面,普通黨員參與社區黨組織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高,有的黨員身份意識、責任意識淡薄,不愿意亮出身份、發揮作用。
三是著眼解決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大量人口進入城市,目前我市社區常住人口大多在1萬以上,最多的達2.2萬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許多新要求,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更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單靠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工作人員做好群眾工作,力量和能力都遠遠不夠。社區黨組織只有引導先鋒黨員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才能把群眾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二、做法與經過
結合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求和社區工作實際,江陰市把華西村黨員聯戶“1+10”制度的好經驗好做法,拔高并嫁接到城市社區,制定下發了《關于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的實施方案》,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圍繞四個方面有序推進。
1、注重頂層設計,確保制度體系規范化、精細化。推行黨員聯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黨小組設置、強化黨支部建設,促使黨員亮出身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在華西村黨員聯戶“1+10”制度的基礎上,結合社區的特點,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內涵和外延。一是黨員聯戶“1+10+N”的基本概念!1”是指1名先鋒黨員,“+10”是指聯系10名左右黨員,“+N”是指聯系N戶群眾(一般不少于10戶,可以年度為單位輪換)。其中,1個“1+10”就是1個聯戶黨小組,1名先鋒黨員就是1個黨小組長;1個“1+10+N”就是以1個先鋒黨員為核心、1個黨小組為單位、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1個黨員聯戶基本單元。二是黨員聯戶先鋒黨員的選拔產生。社區黨組織根據“居住相鄰、關系融洽、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則,結合黨小組劃分情況,堅持政治素質好、身體狀況好、群眾基礎好、鄰里關系好、指導溝通好的“五好標準”,采取從退休黨員干部中“召”、退伍軍人黨員中“選”、黨員骨干能人中“引”等辦法,嚴格執行民主推薦、審查公示、確定備案和掛牌上崗“四項流程”選拔產生。目前,共推選1355名先鋒黨員。三是黨員聯戶的工作方式。通過開展“月聯月訪”,即每月至少召開1次會議或開展1次活動,每月先鋒黨員、黨員骨干入戶走訪聯系群眾1次,做到“五掌握、五到位”(即掌握黨員情況、掌握家庭成員、掌握思想動態、掌握訴求愿望、掌握實際困難;宣傳政策到位、收集民意到位、答復咨詢到位、回應訴求到位、傳遞情感到位),實現直接聯系黨員群眾、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及時反饋合理訴求、協調解決矛盾糾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同時,為先鋒黨員統一制作胸牌,印制《黨員聯戶工作手冊》,在開展聯戶工作中做到“四必記”(包括群眾訴求內容必記、解決思路辦法必記、最終解決結果必記、群眾滿意程度必記),社區黨組織定期查看臺賬,及時了解掌握黨員聯戶開展情況。
2、突出政治功能,確保組織建設縝密化、嚴格化。黨員聯戶制度是對基層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的一種創新,旨在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縱深發展。一是嚴格組織生活制度。制定下發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意見,每季度下發活動主題,推動社區黨支部、黨小組嚴格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統一活動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今年以來,全市社區以聯戶黨小組形式開展主題黨日6773次,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2648個,以高質量的組織生活不斷強化政治功能,促使黨支部真正嚴起來、實起來。二是強化黨員教育管理。以聯戶黨小組為單位,先鋒黨員組織帶領普通黨員學習黨章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按時收繳黨費,聯系流動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開展設崗定責、志愿服務、談心談話等活動,監督黨務居務財務。推行黨員積分記實管理制度,制作下發《黨員活動證》,對黨員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交納黨費、獎懲情況、志愿服務、聯系群眾、建言獻策、矛盾協調等情況,由黨支部進行量化積分,每年度對積分情況進行考評,通過公開欄、黨員大會等途徑公示,并反饋給黨員本人,以積分量化考評教育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是組織宣傳凝聚群眾。黨支部擔負著組織宣傳凝聚群眾的職責,聯戶黨小組突出政治功能,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經常性的開展理論宣講、學習教育、發放黨報黨刊、舉行開放式組織生活,把黨員群眾凝聚起來,傳遞黨的聲音、傳播核心價值,推動黨的理論不斷往群眾心里走。如澄江街道城中社區第四黨支部的“錢佐黨群沙龍”成為基層黨建理論宣講點。
3、聯系服務群眾,確;鶎又卫矶嘣、親民化。目前,我市基層黨建網格設置與基層治理網格設置緊密貼合,在社區網格中設立的每個聯戶黨小組就是一個黨員聯戶基本單元,這些基本單元共同聯結成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員聯戶體系,在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下,充分發揮聯系服務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作用。一是分類施力,黨員領辦。根據黨員的不同專業特長,分類培育“五型”黨員(即政策宣講型、矛盾調解型、事務協管型、暖心幫扶型和便民服務型),滿足不同黨員群眾的需求。按照“承諾領辦、規范運作、限時辦結”的要求,將群眾訴求情況分普通件、急辦件、重要件派件,實現“誰來解決”與“解決什么問題”的精準對接。以黨員個人認領和先鋒驛站黨員集體認領相結合的方式,簽訂《黨員領辦事項承諾書》,對領辦推進措施、完成目標、完成時間等作出承諾,提高黨員領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黨員不能解決的群眾急事、難事,直接由街道社區黨組織出面調解,若涉及維穩隱患、群眾利益的實行提前介入處置。二是多方聚力,共同治理。建立健全各方力量定制處理社區流動人口管理、重點人群幫教、社會治安防控和信訪對象維穩等重點難點問題。一方面,通過黨員聯戶的開展,收集、整理、歸納群眾的合理訴求和意見建議,形成需求清單;另一方面,依靠街道“大工委制”、社區“大黨委制”成員單位或共建單位,提供資源清單,供需清單一旦匹配成功,開展一對一的精準服務。如澄江街道天鶴社區對接供需方開展了“春暖花開”失獨老人關懷、“童伴”關愛新市民兒童、“雛鷹展翅”關愛社區單親家庭等公益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組織力量,聯合解決社區治理的難點和痛點。三是平臺借力,增進互動。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依托智慧黨建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建成黨員群眾訴求收集、下派、跟蹤、反饋、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黨員聯戶平臺,打造黨員聯戶的“快車道”。尤其是在智慧黨建平臺上創立了點對點的志愿交互系統,黨員群眾可以通過該平臺,發布困難訴求,其他黨員可以在志愿交互系統中以接單的方式接收這個任務,完成任務后填寫情況并上傳照片,發布者可以就進行評價打星,以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參與基層治理,使黨員群眾間交流更頻繁、互動更緊密,切實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完善保障措施,確保機制運行常態化、長效化。把立規矩、定機制作為推行黨員聯戶制度的保障措施,努力在工作運行、考核評價和協同治理上下功夫,確保黨員聯戶“1+10+N”制度取得實效。一是健全基礎保障機制。建立“三幫帶”模式,由街道黨組織班子成員、社區黨組織成員、黨支部書記幫帶先鋒黨員,分層分類培訓黨員業務技能,加強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基本業務和實踐鍛煉。結合社區黨組織活動陣地現狀,充分利用社區服務用房、物業用房、小區公共場所、高層住宅底樓架空層等,打造一批“先鋒驛站”,為黨員聯戶提供必要陣地保障。建立運作經費支持,市、街園區兩級留存黨費分別補助500元/個/年,用于“先鋒驛站”設施設備日常維護更新、黨報黨刊訂閱以及黨員教育活動經費。二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黨員聯戶制度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實行平時評價、半年評議、年終考核。平時評價由群眾直接評價,半年度評議由社區黨組織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參與,年終考核由鎮街黨組織采取查看臺賬、成果匯報等方式考核打分,年內群眾評價有“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扣一定分值,評議考核結果與黨組織和黨員評先評優直接掛鉤。三是強化協同治理機制。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搭建起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各方參與、平等協商、集體決策的基層治理平臺。同時,建立街道“大工委制”、社區“大黨委制”,統籌街道社區下轄各類資源,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共性需求提交上會,達成共識和協作方案,實現難事共商、活動共聯、實事共推的基層治理模式。
三、主要成效
通過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不僅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也拓寬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構筑起江陰城市基層“家園黨建”新范式。
一是黨支部建設更加規范。通過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其中“1+10”就是創新設置的黨小組,能夠把處在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的黨小組真正“管”起來,通過黨小組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組織開展黨的活動,一方面黨支部開展工作更有抓手、更加規范,另一方面黨員就在“家門口”過組織生活,接受教育管理監督,更有認同感、歸屬感。
二是黨群關系更加緊密。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依托先鋒驛站這個實體化載體,黨員聯戶“1+10+N”制度讓黨員和群眾都當上“主角”,密切了黨員與群眾之間的“魚水情緣”。一方面,黨員亮出身份、踐行承諾,提升群眾獲得感;另一方面,群眾參與社區事務,實現個體價值,感受組織溫暖。今年以來,群眾共向聯戶黨員反映合理訴求3767件,先鋒黨員和骨干黨員已為群眾解決矛盾糾紛2832件。
三是基層治理更加有效。黨員聯戶基本做到“3個1”,即1公里之內就有1個先鋒驛站,1分鐘之內接收群眾訴求,1刻鐘之內享受黨員服務,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問題。同時,推行黨員領辦服務、上門服務、網上服務等模式,涵蓋了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下崗工人、殘疾病人等特殊人群,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四、經驗與啟示
通過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我們也有一些初淺的理論認識與實踐啟示,主要體現在:
一是厘清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關系有助于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基層黨組織建設是貫穿社會治理的一條紅線,起到引領基層治理和保障基層治理的功能,二者是相輔相成、互促互進的關系。基層黨建引領好基層治理要以落實黨員聯戶制度為中介,從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等四個方面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在這一過程中,基層黨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用好遍布基層各個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同時要發揮黨組織的號召力,有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搭建結對共建、活動共聯平臺,消減“協同治理困境”。
二是放大黨員與群眾二者之間的主體間性優勢有助于角色擔當。主體間性是主體之間在語言、行動上平等交流、雙向互動、雙重融合的關系。在推行黨員聯戶制度的過程中,關鍵是主體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也就是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同時把權利交給群眾,調動群眾參與、監督、推動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二者主體間性優勢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密不可分、榮辱與共。運用好二者之間的主體間性優勢有利于黨員干部對自身角色的認知和歸位,也有利于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角色的期待和反饋。
三是建立一個閉環的動力機制生態圈有助于黨員聯戶制度落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確保黨員聯戶制度的長期有序執行,關鍵需要建構一個可循環的“動力誘發—動力生成—動力管理—動力評價”的機制模型。動力誘發機制通過開展黨內組織生活等方式加強宗旨意識、群眾情感等的培育認知,以正確的思想認知引導主體行為;動力生成機制從增加黨員干部考核民意測評力度、營造認可聯系群眾價值的黨內環境等方面催促主體動力的生成;動力管理機制通過教育、監督、預防、懲戒等手段管理黨員聯戶中出現的動力弱化、缺失等問題;動力評價機制可以從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滿意度為基本評價標準。動力機制生態圈一旦形成,有助于主體作用的發揮和黨員聯戶制度的有效落實。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